A+
A-
往期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01版:要闻

02版:安全·生活

03版:文化

04版:社会新闻

05版:中缝

返回 2024年12月27日

良法善治筑和谐
——师市以法治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 记者 魏承亿 通讯员 韩娜 杨姗

绿原报      2024年12月27日     
  近年来,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播撒“法治种子”,打通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法律顾问全覆盖 精准服务促和谐
  近日,师市辖区律师事务所律师纷纷走进连队、社区“送法上门”,亮明法律顾问身份,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师市已实现连队(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和谐稳定奠定法治基础。
  师市的202个连队(社区)均将法律顾问联系卡悬挂在连队、社区显眼处,为群众与法律顾问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法律顾问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形式,让职工群众在享受优质法律服务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积极引导职工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师市免费为连队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729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12次,开展法治宣传180余场次。
司法触角再延伸 社会治理新融合
  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精准回应职工群众解纷需求的新变化,由“被动司法”变为“能动履职”?
  为答好三十三团承德社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答卷,近日,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负责人及三十三团“法官工作室”负责人前往包联社区——承德社区召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会,就“法官工作室”对社区矛盾纠纷化解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给与援手进行交流。
  “自从启动‘无讼社区’创建工作,很多矛盾在打官司前就化解了,邻里之间的关系缓和了。”承德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其宏如数家珍地讲着社区的种种变化。
  变化的背后,是乌鲁克垦区人民法院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映射。
  据了解,二师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出“四联动、三依托”多元解纷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二师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分级打造法官工作室,实现了团(镇)全覆盖,同时打造了“助企纾困、劳动报酬纠纷、道路交通、生态旅游”等12大类特色法官工作室,以点带面向社区、街道延伸,设立了171个工作室联络点,共化解纠纷5338件。
多元共治聚合力 基层治理格局新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师市政法系统始终坚持“123”工作机制,党员干警深入网格、包联户家中,开展普法宣传、观摩庭审等活动。
  师市组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人员走进法治新媒体直播间,通过“以案释法”“网络正能量”“法治在线”等专栏,以直播互动交流、“情景再现+法条解析”等形式,提升职工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
  法官工作室、检察官工作室入驻团(镇)综治中心以来,成功运行“铁定办”系统,切实发挥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调处、法律咨询、市民问政等功能,实现“群众只跑一地,解决好所有烦心事”。
  师市积极创新政法系统分片包联机制,推广“高桥义警”“胡杨义警”等经验做法。202个“三人小组”包联所有连队、社区,扮演基层法律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多个角色,助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今年,师市政法系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461件,涉及金额7210万余元,职工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3年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