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团深耕红枣产业 走好“品牌”之路
绿原报
2024年12月27日
本报讯(记者冯波通讯员孙士渠) 近日,在三十七团的晒场上,拉运红枣的车辆络绎不绝。来自河北省沧州市沧县鑫源枣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崔青松正在仔细查看收购的红枣。
崔青松到三十七团收购红枣已有4年,对该团红枣的品质十分信赖。“这里的红枣色泽诱人、皮薄肉厚,深受市场青睐。今年,我早早地就与枣农签订了收购订单,期待能再次收购高品质的红枣。”崔青松说。
通过更新栽培技术、科学管理,实施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养护措施,三十七团红枣品质大幅提高,让红枣逐渐转变为群众的“丰收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种植了30亩红枣,由于技术成熟且管理得当,红枣长势良好,每亩产量600公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稳定,河南、河北等地的客商已经提前预订了我们的红枣。”二连职工赵玲说。
三十七团还积极培育创建了多个红枣示范园,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成功实现了从“重产量”向“优品质”的华丽转身。同时,还成功注册了“南屯玉枣”商标,让红枣产品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今年,三十七团种植红枣1.57万亩,总产量达8200吨。在提高红枣品质的同时,三十七团多次组织开展电商培训,为团场电商从业者提供学习机会,加快推进传统电商转型升级,带动了一批年轻人创业、就业,而卢盘根就是其中一位。
“咱们家的枣质量好,皮薄肉厚核小,大家放心买……”在一连职工卢盘根的枣园里,卢盘根身兼“导演”和“摄像师”,在晒场拍摄红枣推介视频,向网友们介绍“南屯玉枣”的详细情况。
今年,卢盘根流转了35亩红枣地,亩产量超600公斤。他采用直播销售模式,把直播间设在枣园,借助“云端”让顾客亲眼目睹红枣的采收、包装等流程,红枣很快就销售一空,并且他还帮助周边枣农在网上售卖红枣。截至目前,卢盘根已经成功销售红枣5000公斤。
三十七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保护中心负责人吴中艳说:“我们积极推广‘红枣+孜然’枣园间作模式,改善枣园生态环境,增加枣园附加值,为红枣丰产丰收、职工增收致富提供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