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李”案,法院如何判
绿原报
2024年12月20日
□ 王旭平
“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当这熟悉的提示音响起,你在倒车时是否会仔细留意四周呢?其实,这不仅是对周围人的提醒,更是对驾驶员的一种温馨警示。然而,总有人掉以轻心。近日,二师焉耆垦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倒车”导致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案件。
果农张某的李子园,向来是全家的“财富摇篮”。秋末冬初,果园褪去了往昔的葱郁,果树仅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在寒风中伫立。一天,一辆车悄然驶入果园,就在倒车之际,伴随着“咔嚓”一声巨响,两棵李子树被撞断了。
张某发现后心疼不已。所幸,果园角落设有监控,记录下了撞树的全过程。当张某拿着视频证据找到车主赵某时,赵某却矢口否认:“这视频能说明什么?说不定是合成的,我根本没进过你的果园!”张某气得面红耳赤:“你怎么能睁眼说瞎话?监控拍得清清楚楚,你撞了树就跑,还有没有点担当!”双方各执一词,矛盾迅速激化,无奈之下,张某一纸诉状将赵某告上法庭,要求赵某赔偿人民币2万元。
受理此案后,焉耆垦区人民法院迅速启动调解程序,希望以柔性司法之力,融化矛盾坚冰。
调解现场,张某怒斥赵某:“那几天就只有你的车进了我的果园,监控视频就在眼前,你还不承认!”
赵某辩驳道:“监控视频只拍到我开拖拉机进去了,可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我把树撞断的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现场火药味十足,自行协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法官见双方情绪激动,僵持不下,赶忙“降温灭火”,再次播放监控视频。视频显示,赵某确实驾车驶入了张某的果园,再结合张某拍摄的现场照片,被撞断李子树上有蓝色车漆印记,足以证明是赵某倒车撞断了树。
法官义正言辞地说道:“二位都先冷静一下,从法律层面来讲,赵某倒车撞断李子树,赔偿责任无可推脱,但赔偿的数额必须依规依法、合情合理确定。”这一番话,让正在争吵的两人稍稍收敛了些,情绪也缓和了一些。
法官通过“面对面”拉家常、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依据监控证据与相关法条耐心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包容,让赵某深刻认识到自己逃避责任的错误与严重后果。
法官劝赵某道:“小伙子,你换位思考一下,果农辛辛苦苦照料这些果树,这一撞让他经济受损、精神受挫,你开车撞了树承担责任是理所应当的,大家都是邻居,别因此结下仇怨。”又转头劝张某道:“大叔,对方也不是故意的,可能也有难处,咱们互相体谅一下,找找和解的办法……”
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的态度逐渐转变。赵某沉思片刻后,低声说道:“法官,我知道错了,我愿意赔偿。”接着,他诚恳地对张某说:“叔,我错了,之前是我一时糊涂,以为就是两棵枯死的树,值不了多少钱。”张某叹气道:“小伙子,你能这么说,大叔也不跟你较真了,以后开车可得小心点。”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赵某当场向张某支付了2400元赔偿款。
调解结束后,张某和赵某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张某感激地对法官说:“法官啊,要不是您公正又耐心地调解,我这心里的疙瘩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解开,太感谢您了!”
小赵也连连点头:“法官,我当时太糊涂了,开车太莽撞了。通过这次调解,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犯错就得改正,谢谢您!”
此次案件的成功调解,是焉耆垦区人民法院坚持“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如我在诉”意识的生动实践。焉耆垦区人民法院将坚持把职工群众的难事当作自家事来处理,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及时化解、就地化解,让职工群众在法治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编后】 本案件涉及财产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此次事件里,赵某倒车撞断张某李子树,因过错导致张某果树受损,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赔偿数额方面,虽然张某初诉2万元,但需依据合理评估,包括果树品种、树龄、生长及预期收益等。在调解过程中,双方最终达成的2400元赔偿款,是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以及案件的实际情况,在法官的引导下协商确定的。这体现了法律在确保受损方权益的同时,也要求赔偿合理公平,平衡双方利益,化解矛盾,彰显法律公正与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