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在脚下延伸
● 记者 李嘉成
绿原报
2019年09月02日
“今年绿化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00亩,现在的植被长得不错。”8月23日,31团护林员王先华站在瞭望台上说。
31团位于第二师塔里木垦区,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邻库姆塔格沙漠。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覆盖率低让两大沙漠有合拢的危险。
为有效解决生存发展问题,2000年,31团党委根据严峻的生态形势,投资1460万元,采用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先后种植胡杨、沙枣、红柳、甘草等生态林木190余万株,在团部北边建成了一条长11公里、宽200米、占地面积3300亩的生态防护林,使之成为抵挡库姆塔格沙漠向南移动的第一道绿色屏障。
绿色屏障建起来了,没有人维护将会前功尽弃。2000年的一天,31团治沙站负责人找到王先华,让他负责新建生态林的看守维护工作。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王先华挑起了维护防护林的重担。
“要是防护林没有人看管维护,苗子小,浇不上水,栽种的树苗用不了几天就会枯死。”王先华说。
从2000年起,王先华一家搬到了防护站,这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平时买菜和生活用品,需要骑自行车到6公里外的团部购买,其中还有一段700~800米的砂土路,自行车只能推着走,一趟至少2个小时。
由于风沙太大,树苗在前两年总是被风吹倒。风一停,王先华夫妇赶紧去沙漠边缘挽救一棵棵小树苗,精心浇水灌溉,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巡逻、除草、为树木扎篱笆……王先华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这片防护林。19年,艰苦的环境、辛勤的劳作耗费了王先华的青春时光,但是昔日的小树苗长成了大树,就像一道绿色屏障把浩瀚的沙海挡在“门外”,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19年来,31团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31团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辛勤劳作,确保这道绿色屏障焕发生机,有效阻止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合拢。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31团辖区6级以上大风次数明显减少,商品果率明显提高,每年减灾增效500万元以上,有效发挥了“生态卫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