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
□ 王举芳
绿原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23日 来源:绿原报
青青的麦苗,把土地洇染成一行行新绿的诗。春和爹爹杨老汉站在麦田边,看着绿油油的麦子长势喜人,脸上洋溢着笑颜。
“春,范松到底怎么想的,你问他了吗?”
“问了,他说他未婚妻嫌他没有婚房,要跟他吹呢,范松想回城里,不在咱们这里干了。”
“回城?那咋行?咱这几十亩麦子还指望他呢。”杨老汉有些着急起来,转身快步向村里走去。
范松是杨老汉让春从城里请来的种麦技术员。他家有几十亩麦地,是承包来的。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意种地,都想着法儿去外面务工挣钱,杨老汉就把这些地承包了来,麦收的时候按照合同给每家一些麦子作承包费。
范松懂得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杨老汉还等着明年小麦增产的喜讯呢。
杨老汉到家的时候,范松正在收拾行李。杨老汉说:“范技术员,你非要回城吗?”
“嗯,我未婚妻嫌我在农村没有发展,说如果我不回城,就和我分手。杨大伯,实在不好意思了,对不住了,我走了。”说着提起行李包,急匆匆地走出了院子。
杨老汉种了半辈子田,侍弄田地他还是有经验的,但现在承包了那么多地,没有技术员,他的心里有些没底。
好在一冬安然无恙。转眼,麦子到了抽穗扬花期。扬花期是小麦成长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春和杨老汉天天盯在麦田里,祈祷天老爷不要阴雨连天。为了观察麦子是否有菌源侵害,他们在田垄间蹲着或弓着身子,仔细察看每一株麦穗。因劳累过度,杨老汉晕倒了。
在医院醒来时,杨老汉对春说:“春,你回去好好看着麦子,这个时候,麦子可不能得病啊。”
“嗯,爹,你好生休养,我这就回去。”春懂爹爹的心思。
多年前,杨老汉出外务工的时候,在路上遭遇窃贼,身上所有的钱财被洗劫一空。没有钱坐车,他只好徒步一路打听着往家走。当时正是麦收时节,黄橙橙的麦子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杨老汉望着那些滚圆饱满的麦穗,一口口咽着吐沫。这时,一位正在割麦的大娘注意到了他。大娘什么也没说,只是刷刷几镰刀,割下一大把麦穗放到地边。她拿起两三穗麦子,双手聚拢揉搓,麦壳纷纷而落。不一会儿,大娘手里就只剩下了晶莹的麦粒。她把麦粒倒进杨老汉的手里,说道:“吃吧,可香了,能解饿。”杨老汉吞一口麦粒在嘴里,一嚼,满嘴清香。清香的麦汁顺着他的喉咙滑到心肺,像母亲的乳汁,滋养了他干涩的身心。临走时,大娘又割了一些麦穗让他带着路上应急。后来碰到了老乡,吃饭不成问题了,杨老汉也没舍得丢掉那些麦穗,他把那些麦穗带回家,留做种子播进地里,收获颇丰。自此,杨老汉再也没离开过家乡,离开过土地。他精心侍弄庄稼,尤其是麦子,更是用心。他对麦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两天后,杨老汉出院没回家,急急地朝麦地走去。远远地,他看见麦地里有好几个人,越走越近,他看清楚了,有范松、春、一个陌生的女孩,还有一个人,是儿子秋!他们在给麦子喷药。“这小子,咋舍得回来了?”杨老汉自言自语着,脸上满是舒心的笑。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一年到头,很少回家,回家也是来去匆匆,更别提到地里了。
“爹!”儿子跑过来,“我和你说个事儿。”儿子凑到杨老汉耳朵边一阵窃窃私语,听得杨老汉越发欢喜。
“爹,你儿子不差吧?”
“不愧是我杨老汉的儿子!”杨老汉满脸自豪。
原来,那个陌生女孩是范松的未婚妻。春和哥哥秋说了范松回城的事后,秋找到了范松和他的未婚妻,说可以把自己刚刚装饰好的新房先让出来给他们做婚房,说爹把那些麦子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金贵,请求范松回去帮帮爹。范松和未婚妻被深深地感动了。未婚妻对范松说:“咱们都是来自农村,就把我们的梦想种进土地吧!土地里生长出的梦想一定是金黄的、丰硕的。”两个人决定一起去乡下。他们两个都是农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土地才是他们最豪华最广阔最精彩的舞台。
杨老汉站在麦地边静静地望着如绿绒毯般的麦田,脸上笑开了花。风儿轻抚麦穗,麦穗摇曳着,愉快地接受着太阳的恩泽,积攒着生长的能量。
“爹,我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回来咱们一起种麦子。”杨老汉为儿子的决定深感欣慰。土地是麦子的命根,也是庄稼人的命根啊。
杨老汉感觉自己也像一棵麦子开始蓬勃起来,绿色的血液向上升腾,每一个毛孔都生出了根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