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
共融共育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师生心田

记者 张豪楠 通讯员 薛叶子

绿原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2月02日    来源:绿原报

  “看着孩子们不分你我,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玩耍,我感到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近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刘建玺代表学院在师市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巡回宣讲报告会上这样说道。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各族学生7962人。学院秉承“厚德、笃学、精技、创新”的校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书同文、学同窗、住同檐、行同伴、玩同乐、言同语、文艺同台、体育同场”的“八同”育人理念,将全校师生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建和谐美好校园。
立德树人共铸团结魂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内容,精心打造以“石榴籽”文化长廊为核心展示区的教育实践基地,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尤良英等模范人物进校园,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系(部)”“民族团结好伙伴”等40个师生身边的模范集体,引导各族师生自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践行者,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通过聆听讲座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共同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2024级学前教育专业8班学生宁尚静在聆听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讲座后说。
  为增强师生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学院以“思政大讲堂”为载体,先后开展了“新疆民族团结的发展与见证”“盛唐新疆地区多元一体文化的融合发展”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让师生们在学习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坚定了信念。
文化传承共沐民族风
  为加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增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该学院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香校园”“共度传统佳节”等活动以及定期举办石榴籽讲堂、文艺联欢、读书分享等主题系列活动,让师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全校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学院今年还举办了首届“青承红音”诵读比赛、“诗韵中华,传承经典”中华诗词文化竞赛、“文润铁门关”二师铁门关市首届大学生辩论赛选拔赛等一系列文化类赛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还培养了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学院还积极引入常山战鼓、篆刻、扎染、漆扇、掐丝珐琅、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级数字媒体1班的学生阿依波塔·塔尔道别克对剪纸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说:“社团活动不仅有趣,内容也很丰富。我非常喜欢剪纸艺术,听说学院开办了剪纸社团,我立刻就报名了。”
就业创业共绘发展景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留疆就业率达95.94%。
  该学院聚焦困难家庭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指导帮扶。
  2018级学生阿里木·库尔班就是学院就业政策的受益人之一。他自幼失去双亲,家庭生活困难。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与他进行包联,帮助其毕业后自主创办“菜鸟驿站”。阿里木·库尔班说:“感谢学校对我的帮助,现在我的年收入5万元以上,我特别满足。”
  学院还特别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共同维护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基层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海热姑丽·依斯马依力从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到喀什地区叶城县工作,现任西合休乡村委会妇联主席一职。工作以来,她积极践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她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贤良表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基。学院将继续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的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家国情怀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中坚力量。
  图⑤: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文艺汇演(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