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李子凡:在温室大棚里追梦

□ 记者 叶云清

绿原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13日    来源:绿原报

  4月29日,李子凡(右)正在为新员工讲解苗木管理要点。 记者 叶云清 摄
  近日,铁门关市佳沐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子凡拿出手机点了几下,沙培实验园里的雾化植保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就按照设置的参数开始精准滴灌。
  李子凡是土生土长的“兵三代”,也是二十九团团委兼职副书记、共青团兵团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19年大学毕业后,她带着梦想回到家乡,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上大学时,每到开学季,舍友们都会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带的水果不管是个头、颜色还是品质都很好。那时我就暗暗发誓,将来要把家乡的特色水果销售到全国各地。”李子凡是在云南读的大学,舍友来自全国各地,大家在一起分享家乡特产的时候,她有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毕业前,她选择到二师农科所实习,而她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学。
  “在实习期间,我参加了石河子大学培训交流活动,有缘结识了王登伟教授,也是他的黄沙栽培技术为我的梦想插上了翅膀。”李子凡说。
  王登伟教授的黄沙栽培技术就是把培育好的幼苗移栽到装有黄沙的无纺布种植袋里,然后在每个种植袋里插一个滴箭,通过水肥一体机把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幼苗根部,这样就通过工业化手段完成了农业种植。
  说干就干,在父母的资助下,李子凡投资70多万元进口了一套以色列的滴箭灌溉设备。天有不测风云,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到新疆并不适用,因为水质碱性重,不到半年,设备的滴水口就被堵死,设备变成了一堆废品。
  “还有一次,我投入了几十万元从北京进了一批樱桃树苗,也是因为水质盐碱大,植株不适应,再加上气候原因,苗木成活率很低。”李子凡说。
  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李子凡想过放弃。“可能我就不是这块料,整夜整夜的睡不着,问自己是否还要坚持。”李子凡沮丧地说,最后是二师农科所的工作人员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们鼓励她要坚持下去,并帮助她解决了技术难题,在生产技术方面和项目申报上给予帮助。”二师农科所副所长崔龙说。
  在二师农科所的帮助下,李子凡又树立了继续追梦的决心。通过不断实验,李子凡的“沙培”种植技术取得了成功,现在已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去年,我们团队还与二师农科所合作,利用‘沙培’原理,研发了一项香梨限根快繁育苗技术,此项技术一经推广,就受到了广大梨农的青睐。”李子凡说。
  今年,李子凡又在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了一座小白杏设施农业产业园,并把这项限根快繁育苗技术尝试运用到小白杏的种植上,现在小白杏已挂满枝头,就等成熟采摘。
  目前,佳沐园艺科技开发公司已培育苹果、樱桃、葡萄、香梨、无花果、桃树等盆栽果树45万余盆,产值50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其中吸纳大学生就业15人。李子凡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与二师农科所、河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合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自己的梦想在二师变成现实。
  李子凡说:“希望把这种新的设施农业种植理念、种植技术传递给更多的职工群众,带领更多职工群众把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