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用青春播撒“法援”甘霖
□ 记者 王云鹏
绿原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13日 来源:绿原报
文丹(左)与同事交流业务(资料图片)。
受访者供图
在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有一群默默奉献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他们坚守在法律援助第一线,不计付出、不求回报,让法律有了温度,让弱者有了希望,文丹就是其中一位。
“阿姨您好,您申请的法律援助已受理,我们的援助律师很快就会与您联系,一定要保持电话畅通……”4月28日,师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文丹向当事人告知了案件受理等情况。
文丹毕业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法学专业,现负责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等工作。“申请法律援助的大多是弱势群体,也是一群灾难事故背后,没钱、没力、没方向的困难群众,他们更加需要法律的帮助。”文丹说。
在法律援助受理窗口,她常常会被问“法律援助是免费的,这些律师会不会没有付费律师用心”?文丹的答复始终坚定:“我可以向您承诺,我们法律援助律师一定会用心办好您的案子,如果您有任何不满,请尽管来找我!”这是她对法律援助的信心,更是她持之以恒牢守法律援助“生命线”的底气。
如何让更多需要法律援助的人得到应有的帮助,让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人人可享、人人可得?
在法律援助受理、审批、指派工作中,文丹始终秉承“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宗旨,积极转变服务方式,把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书纳入法律援助案件材料目录清单,以“诺”代“证”,落实经济困难诚信承诺制,实行经济困难免审制;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实行案件申请优先受理、审批指派,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这一系列措施将涉及困难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了法治化轨道解决,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急迫法律问题的同时,也防止了受援人及家庭因案致贫、因案返贫。”文丹说。
“每年文丹负责受理、审查、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在400余件,均实现了零出错、零投诉。”师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工作人员黄柏盛说。
对于农民工群体性案件,文丹积极主动冲在第一线,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监察支队、妇联等部门沟通协作,采取诉前调解或引入仲裁诉讼程序的方式,妥善办理涉及面广、社会影响较大的涉农民工群体性案件。
2023年,文丹受理了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工亡的案件,当事人徐某某电话反映其父1月前因工死亡。徐某某带领家人从洛阳老家前来协商赔偿事宜,但与用人单位多次沟通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父亲遗体一直未能火化,徐某某无奈向师市司法局电话咨询并申请法律援助,请求法律救济。
文丹经受理核查后,确认此案符合法律援助条件。考虑到此案较为棘手,文丹决定与承办律师共同承办,尽快调解。经过文丹和援助律师的努力调解,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徐某某收到一次性补偿款50万元。
“父亲去世,我们也断了经济来源,从河南到新疆的开销比较大,文丹和法律援助律师便将线下调解转化为线上调解,为我们省了至少2个月的住宿和餐饮费,调解结果我们也很满意。”当事人徐某某以电话形式告诉记者。
从业以来,文丹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保障受援群众的合法权益。据统计,近3年,文丹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77件,其中刑事案件512件、民事案件765件,指导干警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4593人次,受理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案件650件,组织参与重要法治宣传活动40余次。2023年,文丹被司法部评选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作为新时代‘法援’人,我将继续保持初心,用可感可及的法律援助服务做困难群众的一束炙热微光,在服务职工群众的赛道上接续奋斗,为实现全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文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