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智慧养殖 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 记者 冯波 通讯员 李彦廷 李明逹

绿原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1月26日    来源:绿原报

  【开栏语】
  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兵团成立70周年,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再次踏上“新春走基层”的征程,报道师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产业兴、园区强、城市活、团场富、连队美、职工好”奋斗目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欢乐祥和过春节的喜人景象,营造团结奋进、温暖和谐的浓厚氛围。即日起,《绿原报》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全方位展示师市各行各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现代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科技赋能智慧养鸡,在二十四团的和硕县大西北农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养殖不仅“养”出了一条致富路,也不断带动当地职工群众就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
  1月15日,记者走入农牧生态科技公司养殖场,只见几处厂房错落有致,厂房内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鸡舍”排列有序,一只只蛋鸡探出头来欢快地吃着饲料,产出的鸡蛋正通过传送带被输送到包装车间,进行分拣、包装,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蛋鸡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公司负责人张鹏飞说。
  据了解,该公司蛋鸡养殖标准化厂房在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厂房内,鸡舍是全自动智能化,能够自动恒温、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动拣鸡蛋。
  “这种自动化模式养鸡,能够减少人工,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就是减少饲料的消耗,在效益方面能够增加20%左右。”张鹏飞说。
  这些年来,张鹏飞通过外出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不断壮大蛋鸡养殖规模,一枚枚鸡蛋成为了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蛋鸡养殖也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
  走上智慧化蛋鸡养殖道路后,公司的效益也越来越好。目前,该养殖场存栏蛋鸡11万羽,每天可产鸡蛋6吨左右。
  “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库尔勒市、和硕县等周边城市,上午产的鸡蛋,第二天就能运送到各大超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张鹏飞说。
  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职工群众就业,二十四团职工刘建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自家门口的养殖场建成后,他便来到这里务工。
  “我主要负责鸡蛋的包装,一天包装2000盘左右,一个月工资6000元。”刘建说。
  目前,大西北农牧生态公司年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左右,可容纳蛋鸡超10万羽,年产鸡蛋量2000余吨,解决就业6人。
  近年来,二十四团因地制宜发展“鸡”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推动养殖产业发展逐步走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不仅为周边群众解决就业问题,还打开了二十四团蛋鸡市场销路,极大地助力了团场养殖产业发展。
  下图:1月15日,在大西北农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内员工正在打包鸡蛋。
        记者 冯波 摄